運動項目
賽車
成立年份
1950年
參賽隊數
11隊
國家
世界各地
現任冠軍
費爾南多阿隆索(車手)
雷諾車隊(車隊)
官方網站
[1]
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One,簡稱F1)是世界上成本花費最高、技術等級最頂尖的單座四輪場地賽車比賽。全名是「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主辦者是國際汽車聯盟(FIA)。
F1被很多人認為是賽車界最重要的賽事,同時也是最昂貴的體育運動。F1每年會舉辦一系列的比賽(例如2005年有19站比賽),比賽場地是全封閉的專門賽道,或者是臨時封閉的普通公路賽道。每年約有10支車隊參賽,經過16~18站的比賽,來競爭年度總冠軍的寶座。F1的家鄉在歐洲,但今天它也風靡全球。
命名
為了公平性與安全性,賽車運動的主辦者會制訂賽車的統一「規格」(formula,或也可解釋為車輛設定的「公式」),只有依照規格製造的賽車才能參賽,這種賽車便稱為「方程式賽車」。F1是FIA制定的方程式賽車規範等級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其他還有各種等級較低,也比較不受注目的賽車規格。值得注意的是比賽名稱中的「Formula」代表的是「規則」(rule)的意思,與數學的方程式並沒有實際關係,但由於中文環境中最早接觸此名詞時翻譯為方程式,在多年的使用後已成為約定成俗且廣為接受的譯名。
歷史
F1錦標賽是有著漫長歷史的世界級賽車運動。F1的前身是1920年代和1930年代舉行的歐洲大獎賽。二戰結束後隨著機動車賽的重新建立,F1錦標賽最終在1950年正式開賽。
1950年,第一場F1由FIA於英國銀石賽道上舉行。1970年代是F1的瞬間加速期,空氣動力學套件加渦輪增壓引擎,使得賽車速度激增;1980年末開始引進的電腦科技使得賽車的油門、離合器全部由電腦自動調控;1990年代是F1的「自動化」期。然而賽車運動的樂趣在於選手的技藝,而非賽車的機械。某些批評家認為賽車的機械運作過度仰賴電腦,會便宜了技術欠佳的選手。因此比賽的主辦單位也經常修改規則,藉以降低新技術所帶來的影響。
規則變化
雷諾車隊的F1賽車
請參考:ons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Formula_One_regulations">F1賽事規則(英文)
車隊與主辦單位之間長年進行貓捉老鼠的遊戲。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和為了提高賽車的安全性、比賽的觀賞性,比賽規則與賽車的規格也不斷地進行改變。例如在空氣動力學套件和渦輪增壓引擎問世後,比賽規則就加入了對以上兩種技術的限制。此外對於電腦的使用,限制也是日益嚴格。因此就算某車隊靠著科技進步取得優勢,第二年主辦單位就可能制訂新規則以降低其影響力。同時其他車隊也會透過抄襲或自行研發,取得類似的技術以抗衡。
雖然限制日益嚴苛,F1並不因此而失去觀賞性。因為觀眾想看的並不是某輛賽車一馬當先,而是要看到賽車選手之間的龍爭虎鬥。只有在每一輛車性能差異不大的前提下,才能比較出選手技術的優劣。因此賽車的速度受到嚴格限制。不但是為了增加競技的趣味,也是為了降低車禍時的死亡率,藉以避免例如1994年巴西F1賽車選手洗拿車禍致死的意外再度發生。
雖然賽車主辦單位不斷限制新科技的運用,但是比賽用的賽車仍然比任何商品化的汽車更為先進。汽車工業利用賽車實驗各種技術,這些發明與發現也經常用於改良量產的汽車。渦輪增壓引擎的普及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賽車運動對於汽車的安全也有正面影響。
2005年賽季F1規則有不少的變化,其中較大的變化包括一站比賽只准使用一套輪胎,與一臺引擎必須使用兩站比賽(在爆胎、爆缸或影響賽車安全行駛的情況下允許更換輪胎或引擎),與後定風翼向前移了20cm等等。再加上幾年前廢除了電子循跡控制系統的規則,F1運動在經過一陣子高度電子化的時代後,又回歸不依賴賽車功能而更依靠車手駕駛技術的本質。2006年賽季F1將再次進行規則大改動,包括引擎由已經使用多年的V10設計改為V8設計,以求降低各車隊在引擎開發上的成本需求,拉近強弱隊之間的差異。
因為字數限制 沒載入的內容用 URL 顯現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1&variant=zh-tw
這是我的車子交談網
這裡記錄了車子的點點滴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