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車子交談網

這裡記錄了車子的點點滴滴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溫室效應 全球遭殃 OECD:2070年136城市「泡湯」

更新日期:2007/12/17 09:32 【林上祚/台北報導】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昨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升高問題,2070年可能導致全球一百三十六個沿海城市,一億五千萬名居民,三十五兆美元財產,活在淹水恐懼中,如果最糟情況發生,台北將有四十三萬人被淹,財損可能高達1395億元。


 OECD針對全球136個人口超過一百萬的港口城市進行模擬,OECD表示,這一百多個城市超過四億人口當中,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淹水風險中,約占全球人口的0.6%。這個數字在2070年將大幅報增為一億五千萬人,可能淹水的不動產市值,更將從目前的三兆美元,暴增至35兆美元。


 OECD秘書長葛利亞(Angel Gurria),在巴里島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前夕召開記者戶表示,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遷,是正在發生的事實,唯有世界各國聯合採取行動,才能阻止大規模災難的發生。


 根據OECD研究報告,溫室效應導致南北極冰山融解,全球海平面2070年將再升高0.5公尺,由於海港城市如果要興建足以抵抗百年洪水的海堤,可能需要耗費三十年以上時間,OECD認為,現在必須要共同採取行動。


 OECD表示,全球共有十個沿海城市,半數人口活在淹水危機中,印度第一大城孟買可能被淹的人口最多,不過2070年時,印度加爾各答因為人口暴增七倍(一千四百萬人),將超越孟買,成為最脆弱的港口城市,第二名到第十名,則是孟買、達卡(孟加拉)、廣州、胡志明市、上海、曼谷、仰光、邁阿密與海防。


 如果以損失金額衡量,目前淹水潛在損失前十名城市,幾乎都在已開發國家,一到十名分別是邁阿密、紐約、紐澳良、神戶大阪、東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名古屋、聖彼得堡與維吉尼亞灣(Virginia Beach)。


 不過在2070年時,情況將完全逆轉,在亞洲超大型城市人口不斷成長下,OECD預估,亞洲城市居民未來將是全球暖化最大受害者,前十大淹水災民最多的城市,只有邁阿密在已開發國家。


 沿海城市2070年淹水損失,將從今年4000億美元,大幅增至3.5兆億美元,邁阿密是淹水損失最高的城市,廣州居次,前十名有八個城市都在亞洲,第三名以降分別是紐約、加爾各答、上海、孟買、天津、東京、香港、曼谷。


 台北雖然潛在損失金額沒有列入前十名,OECD預估,如果最糟的情況發生,台北2070年因為海平面上升,導致淹水的居民,將高達42.9萬元,潛在損失金額高達1395.5億美元。

全球暖化/南極融冰威脅企鵝 族群銳減高達65%

更新日期:2007/12/12 10:26 國際中心/編譯
全球暖化愈來愈嚴重,連企鵝的生存,也遭到嚴重的威脅。根據最新的報告,南極的亞德利企鵝25年來數量減少了65%之多。保護動物人士11日在峇里島舉行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場外抗議各國對抑制暖化的努力不夠。


南極半島的西北部原本是亞德利企鵝的棲息地,但隨著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南極冰雪覆蓋的面積比26年前縮減了四成,世界自然基金會11日提出的最新報告警告,全球暖化正在威脅極地企鵝的生存,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發言人說:「企鵝減少的原因,可以對南極面積變化以及暖化的速度,還有這個地區的變化提供線索。」


目前南極的暖化速度比全球其他地區快五倍,威脅到四種企鵝的生存,包括棲息地和食物來源減少。這四種企鵝包括,體型最大的帝王企鵝,以及巴布亞企鵝,頰帶企鵝和阿德利企鵝。


報告指出,在西南極半島的冰層覆蓋區域比26年前少了40%,使得南極磷蝦數量大量減少,而磷蝦正是巴布亞企鵝和頰帶企鵝的主要食物來源。半島西北部沿岸是暖化速度最快的,過去25年來,阿德利企鵝已經減少了65%﹔頰帶企鵝在不同棲息地的減少數量在30%到66%不等。


帝王企鵝也因為南極的棲息地在近50年來少了一半,數量也在減少中,「在(南極)的地理岬,50年來帝王企鵝數量就減少了50%」,而且數量一直沒有恢復。


國際野生動物協會的成員11日打扮成企鵝,在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會場外,抗議全球暖化危及企鵝的生存,他們穿著企鵝裝還搧著扇子,代表企鵝也覺得南極實在是太熱了。


不只是南極,格陵蘭的冰層也在快速融化中,最新的報告顯示,格陵蘭的冰層在去年一年融化的數量,相當於整個阿爾卑斯山積雪的兩倍,也是歷年來融解速度最快的一年。


全球暖化嚴重,聯合國的氣候變遷會議也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案,這場會議將在14日落幕,到時會有何決議,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看極光不用到北極 暖化怪現象

更新日期:2007/12/12 22:23 張喬青
「夜光雲」是北極的獨特氣候現象,夜晚來臨,天空的雲層 就會出現類似閃電的效果,每年都會吸引許多觀光客到北極;不過,科學家發現,這幾年,因為氣候暖化的緣故,「夜光雲」這種極光現象,居然也出現在地球中緯度的國家,而且出現的次數比過去,多很多!


把地球拉近看,晚上來臨時,地球上空好像有人開始點燈,這邊發光、那邊發亮,這就是夜光雲,通常在地球上方80公里處出現,過去只有在高緯度國家的夏天晚上,才看的到。 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中緯度地區的民眾,只要一抬頭,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氣象變化,夕陽西下後,天空的雲層夾帶一片片的亮光,看起來很漂亮,不過科學家卻非常擔心,認為這是全球暖化造成的。 大氣學家詹姆士:「一個可能的解釋,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在低緯度增加,同時也在較高的氣層聚集,讓氣層冷卻,低氣溫加上低氣壓,就形成夜光雲。」

早在1885年,科學家就觀察到夜光雲,不過,當時非常罕見;現在,人類排放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 到空氣中,二氧化碳越積越多,冷卻附近的雲層,讓夜光雲出現的頻率越來愈頻繁,也越來越亮,這解釋了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看的到夜光雲。 美國大氣研究中心和太空總署NASA合作,發射一顆衛星,從外太空觀察夜光雲,因為夜光雲反應出大氣變化,夜光雲異常,就代表大氣層出問題,一定要想辦法控制住。

全球暖化北極熊難覓食 瀕臨絕種

更新日期:2008/01/29 08:28 蘇瑜棻
受到全球暖化影響,北極海冰正在減少,北極熊覓食越來越困難,科學家提出警告,暖化問題如果沒有改善,北極熊有可能在幾十年內逐漸消失。


小小的北極熊,無助地趴在雪地裡面,牠的媽媽在不遠處,因為麻醉劑而動彈不得,根據科學家所作的研究,這些熊正一步一步走向絕境,而北極熊最大的天敵,就是全球暖化。

溫室效應讓北極表面的空氣溫度,50年之間就上升了4度,海冰一年減少9%,北極熊的狩獵時間也越來越少。主持人:「海冰每10年提早1週碎開,北極熊就少了1星期,捕獵牠們最愛的環紋海豹。」

狩獵海豹,是北極熊維持生存最主要的方式,牠們會沿著海冰走動,發現海豹之後再用腳掌擊破海冰,把海豹拖上來,海冰逐年減少,也讓北極熊面臨餓死危機。野生動物學家:「海冰假使真的完全消失,北極熊就會絕種。」

聽起來相當遙遠的預測,卻是北極熊,正在面對的殘酷現實;如果無法拯救這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以後,我們就只能在動物園等人為保護的環境裡,看到北極熊身影。


要維護環境~好好珍惜

汽車品牌分析..

國際汽車品牌環伺:


網頁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無法提供完整內文,提供以下連結給您做參考:

http://www.promoney.com.tw/city_article_news/461/news468_01.htm


 由於汽車涉及到人身安全,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通常將汽車車體的安全性與引擎運作的好壞視為購車的先決條件。在汽車市場中,汽車車體的安全性與引擎運作的好壞程度,往往與品牌劃上等號。如同一般人對於Benz或BMW的評價除了是高級名車的代表,對於其安全性與引擎或其他功能也是在其他品牌之上。或許有人說這是拜置入式與品牌行銷之賜,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汽車消費市場也散佈著汽車品牌等同於安全品質的觀念。雖然目前台灣汽車市場主要銷售的車種仍以國產車為主但多掛著國際汽車品牌,自有品牌仍為少數,因為有國際汽車品牌背書保證總比嘗試默默無聞的新品牌風險小。



自有品牌腹背受敵:



 若以汽車品牌而言,目前台灣汽車市場僅以台塑汽車為國內自行發展的,雖然如此,台塑汽車的原始設計與製造仍以韓國大宇汽車為基礎(現在台塑汽車則與英國蓮花汽車合作設計生產)。台塑集團以台塑汽車跨入汽車產業,信誓旦旦的要成為台灣第一的汽車自有品牌,並且預計將以台塑汽車進軍中國市場,然而截至目前為止,台塑汽車銷售情況並不如預期。根據台灣區車輛公會統計,從2001年到現在,不論在單月產量或是銷量均不超過1000量。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先生也對於台塑汽車目前的表現發表不滿的言詞,甚至還提出關閉台

塑汽車的言論。

 



台灣汽車生產規模難達成:



 對汽車產業而言,獲利的先決條件在於組裝廠能否達到經濟規模生產。經濟規模生產對於高資本支出的汽車產業利大於弊,因為隨著生產量增加,其固定成本也隨之下降,獲利當然因此增加。根據經濟學人估計,每一汽車廠商的每一組裝廠最大經濟規模生產數量每年約為25萬輛汽車或及1~2百萬單位的組裝零件。放眼台灣汽車製造廠,目前似乎沒有一家廠商能達到這樣的規模。以今年市佔率最高的和泰Toyota汽車(日本豐田授權國瑞汽車製造,和泰汽車銷售),到10月為止,產量約為10萬輛,而全年預計僅約12萬輛。台灣因為市場有限,加上汽車產業已邁入成熟,一廠能達到25萬台的經濟規模生產是比登天還難。



裕隆汽車的下一步



與技術母廠日產汽車的關係 :



 從1957年裕隆開始與日產合作從事卡車與轎車生產販售,曾經風光一時。然而在1980年代中旬裕隆曾因為秘密進行飛羚汽車的研發,導致與合作約30年的日本技術母產日產汽車關係一度緊張;除此與經銷合作伙伴國產汽車不歡而散,使得產銷體系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1990年初因為連續3年虧損而一度被打入第二類股。然而與日產關係隨著1990年中旬Cefiro的大賣逐漸改善,裕隆甚至可以在Cefiro車型上加入自己的研發設計以符合台灣市場的需求。

在1990年中,裕隆與日產更攜手西進中國南方汽車市場。

 



拓展第二合作伙伴:



 由於與日產分割後,裕隆的定位已由原本的產銷合一的汽車公司轉變為汽車製造公司,專注於汽車生產。然而誠如筆者所述,台灣目前汽車市場皆為世界汽車大廠的天下,國內自有品牌寥寥無幾,雖說裕隆可以參與日產汽車在台銷售汽車的部分設計研發,但實質車體設計研發仍掌握在日產手上,裕隆目前充其量只能說是參與製造過程研發或產品修改的代工廠。雖說代工廠乍聽之下有貶低裕隆在汽車產業的名聲,但因為與裕隆日產產銷分工關係確立,裕隆成為完全代工廠,使得裕隆在日產的同意下有權為日產以外的汽車公司代工生產。

 



量與利的矛盾:



 裕隆在未與通用汽車合作前,新舊裕隆分割後,裕隆汽車由以往的產銷合一的角色,轉變成日產在台灣的汽車製造者。光從分割過程與結果,不免讓外界推測裕隆與日產間存在利益交換條件,因為如此裕隆才能接受這看似不平等條約的分割案,而願意放棄獲利不斐的經銷業務。然而專注於汽車製造的結果,使得裕隆從去年10月起(第三季),毛利下滑,正式施行分割後,裕隆汽車業務範圍縮小,成為純汽車製造者,少了經銷的毛利貢獻(以純經銷廠商和泰而言,毛利率約為5~6%),使得裕隆從16~18%的毛利率下降到今年第三季為止平均毛利率為9~10%。

 



汽車業者的生存之道:



 裕隆眼前的策略雖說無法完全達到盡善盡美,但以目前台灣汽車市場而言,卻可以確保其企業未來。台灣汽車市場,裕隆以穩健且攻擊性策略,一方面推出新車款高級國產車Teana取代Cefiro,進而維持汽車市場佔有率,另一方面生產第二品牌車種通用國產車以拓展新市場,增加營收獲利來源;此外,亦投資汽車相關產業以外事業,以利用多角化經營分散風險。然而台灣市場的經營只是「固本」,眼前最重要的還是如何經營中國汽車及相關市場

汽車】世界上第一部汽車是誰發明的?

汽車發展史(一)

—最早的汽車

1770年法國人尼古拉斯古諾

  汽車誕生之前,馬車就是人類最好的陸上交通工具。1770年法國人尼古拉斯古諾(1725--1804)將蒸汽機裝在板車上,製造出第一輛蒸汽板車,這是世界上第一輛利用機器為動力的車輛。

古諾的蒸汽車的主要技術資料:

車長:7.32米 車高:22米

蒸汽泡直徑:1.34米

前輪直徑:1.28米 後輪直徑:1.5米

牽引能力:4-5噸

時速:3.5-3.9公里

連續行走時間:12-15分鐘

第一輛蒸汽板車

1770年瑞士軍官普蘭捷爾

  1769年,瑞士軍官普蘭捷爾也造出了一輛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可自由行駛的板車,於是有人將普蘭捷爾也認定為汽車的始祖之一。

  1860年法國人艾蒂安•勒努瓦

1860年,法國人艾蒂安•勒努瓦發明瞭一種內部燃燒的汽油發動機。

  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賓士

  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賓士(1844-1929)在曼海姆製造成一輛裝有0.85馬力汽油機的三輪車。德國另一為工程師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也同時造出了一輛用1.1馬力汽油發動機作動力的四輪汽車,這便是現代意義上的汽車。他們倆被公認為以內燃機為動力的現代汽車的發明者。1886年1月29日也被公認為汽車的誕生日。





汽車發展史(二)

—馬車型汽車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世界上相繼出現了一批汽車製造公司,初戴姆勒和賓士各自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車公司外,還有美國的福特公司、英國的羅爾斯羅伊公司、法國的標致和雪鐵龍公司、義大利的菲亞特公司等。當時的汽車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馬車的造型。因此,當時人們把汽車稱為無馬的“馬車”。

  1890年,德國賓士公司生產的維洛牌車首先開始採用橡膠充氣輪胎。維洛牌(VELO)小客車(1894年)是賓士公司初期著名的小客車。

  1889年,法國的標致研製成功齒輪變速器、差速器,並在1891年首先採用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

  1891年摩擦片式離合器也在法國開發成功。

1890年法國的雷諾1號車,採用密閉箱式變速器、萬向節傳動軸和傘齒輪主減速器。1902年法國的狄第安採用了流傳至今的狄第安後橋半獨立懸架。由於法國人的不斷改進,使早期汽車的性能大大提高。其次德國在1893年發明瞭化油器,1896年英國首先採用石棉制動片和方向盤等,也為汽車的改進作出了貢獻。

美國農民出身的亨利•福特(1863-1947),在1896年造出第一輛福特車。1908年,福特公司開始生產一種“T”型汽車,以其結構緊湊、堅固耐用、容易駕駛、價格低廉而受到歡迎,並以產量之高而著稱於世。福特還首先採用“流水作業法”,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並為今天的汽車生產所繼承。

汽車發展史(三)

—箱型汽車

馬車型汽車很難抵擋風雨的侵襲,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1915年生產出一種新型的福特T型車,這種車的車室部分很象一隻大箱子,並裝有門和窗,人們把這類車稱為“箱型汽車”。

  早期的箱型汽車以美國的福特T型車最為著名,年產量達到30萬輛,佔美國汽車總產量的70%-80%。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雪佛萊部看準用戶多樣化的要求,於1928年製造出在散熱器罩、發動機通風口和輪罩上增加豪華裝飾的汽車,從而博得了用戶的歡迎。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車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想使汽車跑得快,有兩條主要途徑,一是增大功率,二是減小空氣阻力。因此人們開始降低車的高度減小空氣阻力。隨著車頂高度的降低,前窗不斷變窄,影響前方的視野,乘員感到十分憋悶。後來放棄了降低高度提高速度的方法,轉而通過提高功率的方法來克服空氣阻力。這樣一來,發動機由單缸變成四缸、六缸、八缸,而且汽缸是一列排開的,因而發動機罩也隨之變長。典型的例子就是義大利1931年生產的阿爾法•羅密歐牌汽車的外形。

  作為高速車來講,箱型汽車是不夠理想的,因為它的阻力大,大大妨礙了汽車前進的速度。所以人們又開始研究一種新的車型--流線型。

汽車發展史(四)

—甲殼蟲型汽車

  1934年美國的克萊斯勒公司生產的氣流牌小客車,首先採用了流線型的車身外形。1936年福特公司在“氣流”的基礎上,加以精練,並吸收商品學要素,研製成功林肯•和風牌流線型小客車。此車散熱器罩很精練,並具有動感,俯視整個車身呈紡錘形,很有特色。受其影響,以後出現的流線型汽車有:1937 年的福特V8型、1937年的菲亞特和1955年的雪鐵龍等。

  流線型車身的大量生產是從德國的“大眾”開始的。1933年德國的獨裁者希特勒要求波爾舍(1875-1951)設計一種大眾化的汽車,波爾舍博士設計了一種類似甲殼蟲外形的汽車。波爾舍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甲殼蟲外形的長處,成為同類車中之王,甲殼蟲也成為該車的代名詞。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甲殼蟲型汽車直到1949年才真正大批量生產,並開始暢銷世界各地,同時以一種車型累計生產超過二千萬輛的記錄而著稱於世。

汽車發展史(五)

—船型汽車

  美國福特公司經過幾年的努力,與1949年推出具有歷史意義的新型的福特V8型汽車。

  這種車型改變了以往汽車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發動機罩,後翼子板和行李艙罩溶於一體,大燈和散熱器罩也形成一個平滑的面,車室位於車的中部,整個造型很象一隻小船,所以人們把這類車稱為“船型汽車”。

  福特V8型汽車的成功,不僅僅在外形上有所“突破”,而且還首先把人體工程學應用在汽車的設計上。強調以人為主體的設計思想,也就是讓設計師置身於駕駛員及其乘員的位置,來設計便於操縱、乘坐舒服的汽車。

  船型汽車不論從外形上還是從性能上來看都優於甲殼蟲型汽車。而且還解決了甲殼蟲型汽車對橫風不穩定的問題。這是因為船型車發動機前置,汽車重心相對前移,而且加大了行李艙,使風壓中心位於汽車重心之後的緣故,所以遇到橫風就不會搖頭擺尾。

  從五十年代開始一直到現在,不論是美國還是歐亞大陸,不管是大型車或者是中、小型車都採用了船型車身。從而使船型造型成為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一種車型。

汽車發展史(六)

—魚型汽車

  船型汽車尾部過分向後伸出,形成階梯狀,在高速時會產生較強的空氣渦流。為了克服這一缺陷,人們把船型車的後窗玻璃逐漸傾斜,傾斜的極限即成為斜背式。由於斜背式汽車的背部象魚的脊背,所以這類車稱為“魚型汽車”。

  魚型汽車和甲殼蟲型汽車光從背部來看很相似,但仔細觀察可以看出魚型汽車的背部和地面的角度比較小,尾部較長,圍繞車身的氣流也比較平順,渦流阻力也較小。另外魚型汽車基本上保留了船型汽車的長處,車室寬大,視野開闊,舒適性也好,另外魚型汽車還增大了行李艙的容積。

  最初的魚型車是美國1952年生產的別克牌小客車。1964年美國的克萊斯勒•順風牌和1965年的福特•野馬牌都採用了魚型造型。自順風牌以後,世界各國逐漸生產魚型汽車。

  魚型汽車存在的缺點:由於魚型車後窗玻璃傾斜太甚,面積增加兩倍,強度下降,產生結構上的缺陷。魚型車還有一個潛在的重大缺點,就是對橫風的不穩定性。魚型車發電機前置,車身重心相對前移,一般來講橫風的風壓中心和車身重心接近。但由於魚型車的造型關係在高速時會產生一種升力,使車輪附著力減小,從而抵擋不住橫風的吹襲,發生偏離的危險。



  魚型車的這一缺點,人們想了許多方法加以克服,例如人們在魚型車的尾部安上一隻翹翹的“鴨尾”,以克服一部分揚力,這便是“魚型鴨尾”式車型。

汽車發展史(七)

—楔型汽車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魚型汽車的升力問題,人們設想了種種方案,最後終於找到了一種楔型。就是將車身整體向前下方傾斜,車身後部象刀切一樣平直,這種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1963年司蒂倍克•阿本提第一次設計了楔型小客車。

  “阿本提”誕生於船型車的盛行時代,與通常的外形形成尖銳的對立,因此,未能起到引導車身外形向前發展的作用。直到1966年才被奧茲莫比爾•托羅納多所繼承。

  楔型對於目前所考慮到的高速汽車,已接近於理想的造型。現在世界各大汽車生產國都已生產出帶有楔型效果的小客車,這些汽車的外形清爽利落、簡潔大方,具有現代氣息,給人以美的享受。

汽車發展史(八)

—未來汽車

  汽車發展到魚型,關於空氣阻力的問題就已經基本解決了,楔型繼承了這一成果,並有效地克服了魚型車的升力問題,使汽車的行駛穩定性有了顯著的提高,楔型成為目前較為理想的車身造型。未來小客車的造型必然是在楔型車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例如,把前窗玻璃和發動機罩進一步前傾,尾部去掉階梯狀,成為真正的楔型。車窗玻璃和車身側面齊平,形成一個平面,後視鏡等將通過合理的造型,以取得最低的風阻力,或者由車內的電視螢幕來代替。總之,未來的小客車的造型將更為平滑、 流暢。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雪佛萊部研製的AERO2002型未來小客車已具備了這樣的特點。

為了使一車多用,人們設想了一種組合式汽車。這種車有一個車頭部分(主要裝有動力系統),既可獨立使用,也可以和不同的車箱連接,成為小貨車、旅遊車、冷藏車以及賽車等,根據需要隨時更換。

  在未來的汽車世界裏還會出現幾種特殊的汽車客運系統,一種是“空中公共汽車”車輛,它具有陸空兩用的優點,既可以和普通公共汽車一樣在陸上行駛,也可以開進特殊的飛機上,作空中旅行,減少了乘客上下飛機的麻煩。

  還有一種是無人駕駛的自動小客車,它的大小和現在的小客車相近,有四個或六個座位,所不同的是這種小客車只有兩個輪子,左側是一隻懸臂,與車輛左上方的軌道相接,軌道除起著向導外,還擔負著傳遞自動信號、輸送電力的作用。

  電腦被廣泛地運用在汽車上,將是未來汽車的重要標誌。將來的汽車裝上電腦指揮系統。可以把駕駛員的意志和外界行駛條件結合起來轉化成電信號,然後集中輸送到微處理器,經過分析計算後,向車輛的各個部分發出指令。使汽車更為安全可靠。甚至可以出現無人駕駛的“智慧”汽車。

  將來還會出現更多造型奇特、性能卓越的汽車。例如,履帶式氣墊車,用充氣的橡膠履帶來代替汽車的輪子,可以在泥濘道路或沼澤地自由行走。無輪步行式汽車,是仿照動物行走的特徵製造的,裝有四條腿,下坑洼、涉泥濘都非常靈活。還有水陸空三用汽車、飛碟汽車、潛艇式汽車等等。

  總之未來汽車比我們現在想像要豐富得多。

嘿嘿~”汽車”

回顧汽車發展之歷史,早在西元1886 年,由德國開始,當時的「汽車」如圖所示,構造非常簡單,僅利用引擎狻動輪子,具有代步的基本功能而已,根本談不上安全、舒適之訴求,因此所需零組件少,且當時多為訂貨生產,零組件也沒有標準化,故沒有大規模的生產工廠,大部份的組件亦由裝配工廠自製,沒有專業的零組件製造廠。


百年前的汽車


  約十年後,英國也開始發展汽車,到 1900年初葉美國才開始汽車的生產製造,初期由於市場需求小,產量少,仍停留在手工裝配之訂貨少量百年前的汽車生產狀態。直到 1910 年左右,Henry Leland 把汽車零件標準化,使很多不同車型的零件可以互換,Henry Ford 發明裝配線生產力式,不再是傳統的工作站生產方式,改為用輸送帶 ( Conveyor ) 移動性一貫作業方式,汽車工業開始邁入「大量生產」的新紀元。在標準化作業方式之下,品質、性能、安全、舒適大幅提高,相對地,汽車製造成本大幅降低。

  鄰近的日本,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於 1933年成立,揭開日本汽車工業之序幕,發展至今已有55年歷史,雖較歐美先進國家起步晚了半個世紀之久,但當今汽車工業的鰲首,自1980年代以來,以總生產量而言,囗本已超越美國,成為汽車生產的王國。


民國46年裕隆生產之首批吉普車自台北至高雄長途路試之盛況。

  我國自民國四十二年成立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迄今,有35年的歷史,汽車製造廠家由一家擴增至目前的八家,產量由每年 188輛增至76年約二十四萬輛。由於原材料缺乏,市場狹小,生產規模小,技術受之於人之限制,比起日本年產一千三百多萬輛,美國約一千二百萬,起步比我國晚的韓國,年產量亦高達百餘萬輛來說,真可謂小巫見大巫了。

  縱觀我國汽車工業發展三十五年來之簡史 : 民國四十年代,在毫無基礎工業的情況下,技術、人才、資金均感短絀,汽車工業創始人一嚴慶齡先生以「發動機報國,為中華民國裝上自己的輪子」的偉大情操,毅然投下巨資成立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裕隆汽車公司」,民國42年成立,45年5 月試製吉甫車成功,同年雙十國慶完成環島長途試車壯舉,千國歡騰(見附圖 ) 。47年間與日產公司簽訂技術合作合約。48年生產大客車及大卡車,49年開始生產青島小客車,開啟我國製造轎車之先河。至民國56年,政府核准人和汽車 ( 福特六和之前身 ) 及三富工業公司設廠,繼之於58年核准中華汽車設廠,63年核准三陽工業生產汽車,64年核准羽田設廠生產汽車,67年政府積極鼓勵成立三十萬輛大規模小汽車廠,並於71年選擇日本豐田為該計劃合夥人,後因合作合資計劃諸多條件不符雙方共同利益而於73年正式終止此一計劃。


集合國人智慧與理想,運用尖端電腦輔助設計系統,開發成功自由中國第一部車-飛羚101。

  民國70年裕隆公司在國人殷切期望汽車工業能獨立自主,技術生根之下,投資20餘億元台幣,成立工程中心,開始進行國人自行設計研究發展工作。75年7 月完成飛羚101之開發,並於同年10月25日正式推出上市,為我國汽車工業開創新的一頁。並於76年 11 月參加東京國際汽車大展,成為亞洲除日本外第一個擁有自己車種參展的國家,替國家爭取莫大的榮譽。

  就技術合作或合資對象而言,目前我國汽車製造廠除三富、羽田另有與法國雷諾、標緻汽車廠技術合作之外,各廠均與日本廠商有技術合作或資本合資之狀況,受日本汽車廠之影響頗深,這也是技術未能突破之主因之一。詳見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現況表。

  我國汽車工業之發展與政府對汽車工業之政策息息相關,從表 「我國汽車工業重要措施表」、「我國汽車進囗措施表」、圖1—1我國汽車關稅稅率演變圖」即可窺出端倪,它在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汽車及零組件之關稅稅率,對汽車工業發展影響深遠,由於我國市場狹小,又缺乏主要之原材料,生產量無法大幅成長,以致生產成本偏高,很難與外國廠商競爭,故整車進口關稅一直偏高,維持在 65%-75%之間,唯近兩年來,政府為刺激國內製造業者之進步,關稅稅率降幅較大,尤其是民國 77年,降幅高達 12.5% ,為歷年所罕見,故進囗車呈大幅成長,使國內汽車市場之競爭日益激烈。

  零件方面,隨著中心工廠之發展及政府逐年提高自製率,至77年底維持70%,故零組件製造廠家數,亦逐年增加, 目前約有 1000家左右,參與「汽車零件製造委員會」的會員工廠共有362家。依專業技術分為七個小組,就其資本額、從業人員數、工廠家數統計如下表,資本總額高達新台幣416億餘元,從業人員達7萬6千餘人,如果將其外圍工廠(供應商 ) 再予計入,總人數達 12餘萬人,故對我國就業人口而言,實占相當重要的比例。

  我國汽車工業之發展歷程備極艱辛,變化頗大,茲將各關鍵性要點彙總表列如下,以供參考。

參考資料

網路
2007-05-30 19:28:21 補充

汽車發展史(一)

—最早的汽車

1770年法國人尼古拉斯古諾

  汽車誕生之前,馬車就是人類最好的陸上交通工具。1770年法國人尼古拉斯古諾(1725--1804)將蒸汽機裝在板車上,製造出第一輛蒸汽板車,這是世界上第一輛利用機器為動力的車輛。

古諾的蒸汽車的主要技術資料:

車長:7.32米 車高:22米

蒸汽泡直徑:1.34米

前輪直徑:1.28米 後輪直徑:1.5米

牽引能力:4-5噸

時速:3.5-3.9公里

連續行走時間:12-15分鐘

參考資料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202.84.17.73/21ce/100xl/life/car100/fzs-01.htm

2007-05-30 19:29:57 補充

第一輛蒸汽板車

  1770年瑞士軍官普蘭捷爾

  1769年,瑞士軍官普蘭捷爾也造出了一輛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可自由行駛的板車,於是有人將普蘭捷爾也認定為汽車的始祖之一。

  1860年法國人艾蒂安•勒努瓦

1860年,法國人艾蒂安•勒努瓦發明瞭一種內部燃燒的汽油發動機。

  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賓士

  

2007-05-30 19:30:18 補充

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賓士(1844-1929)在曼海姆製造成一輛裝有0.85馬力汽油機的三輪車。德國另一為工程師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也同時造出了一輛用1.1馬力汽油發動機作動力的四輪汽車,這便是現代意義上的汽車。他們倆被公認為以內燃機為動力的現代汽車的發明者。1886年1月29日也被公認為汽車的誕生日。

2007-05-30 19:31:01 補充

汽車發展史(二)

—馬車型汽車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世界上相繼出現了一批汽車製造公司,初戴姆勒和賓士各自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車公司外,還有美國的福特公司、英國的羅爾斯羅伊公司、法國的標致和雪鐵龍公司、義大利的菲亞特公司等。當時的汽車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馬車的造型。因此,當時人們把汽車稱為無馬的“馬車”。

  1890年,德國賓士公司生產的維洛牌車首先開始採用橡膠充氣輪胎。維洛牌(VELO)小客車(1894年)是賓士公司初期著名的小客車。

  1889年,法國的標致研製成功齒輪變速器、差速器,並在1891年首先採用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

  1891年摩擦片式離合器也在法國開發成功。

2007-05-30 19:31:02 補充

汽車發展史(二)

—馬車型汽車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世界上相繼出現了一批汽車製造公司,初戴姆勒和賓士各自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車公司外,還有美國的福特公司、英國的羅爾斯羅伊公司、法國的標致和雪鐵龍公司、義大利的菲亞特公司等。當時的汽車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馬車的造型。因此,當時人們把汽車稱為無馬的“馬車”。

  1890年,德國賓士公司生產的維洛牌車首先開始採用橡膠充氣輪胎。維洛牌(VELO)小客車(1894年)是賓士公司初期著名的小客車。

  1889年,法國的標致研製成功齒輪變速器、差速器,並在1891年首先採用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

  1891年摩擦片式離合器也在法國開發成功。

2007-05-30 19:31:20 補充

1890年法國的雷諾1號車,採用密閉箱式變速器、萬向節傳動軸和傘齒輪主減速器。1902年法國的狄第安採用了流傳至今的狄第安後橋半獨立懸架。由於法國人的不斷改進,使早期汽車的性能大大提高。其次德國在1893年發明瞭化油器,1896年英國首先採用石棉制動片和方向盤等,也為汽車的改進作出了貢獻。

美國農民出身的亨利•福特(1863-1947),在1896年造出第一輛福特車。1908年,福特公司開始生產一種“T”型汽車,以其結構緊湊、堅固耐用、容易駕駛、價格低廉而受到歡迎,並以產量之高而著稱於世。福特還首先採用“流水作業法”,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並為今天的汽車生產所繼承。

2007-05-30 19:31:48 補充

汽車發展史(三)

—箱型汽車

馬車型汽車很難抵擋風雨的侵襲,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1915年生產出一種新型的福特T型車,這種車的車室部分很象一隻大箱子,並裝有門和窗,人們把這類車稱為“箱型汽車”。

  早期的箱型汽車以美國的福特T型車最為著名,年產量達到30萬輛,佔美國汽車總產量的70%-80%。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雪佛萊部看準用戶多樣化的要求,於1928年製造出在散熱器罩、發動機通風口和輪罩上增加豪華裝飾的汽車,從而博得了用戶的歡迎。

  

2007-05-30 19:32:06 補充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車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想使汽車跑得快,有兩條主要途徑,一是增大功率,二是減小空氣阻力。因此人們開始降低車的高度減小空氣阻力。隨著車頂高度的降低,前窗不斷變窄,影響前方的視野,乘員感到十分憋悶。後來放棄了降低高度提高速度的方法,轉而通過提高功率的方法來克服空氣阻力。這樣一來,發動機由單缸變成四缸、六缸、八缸,而且汽缸是一列排開的,因而發動機罩也隨之變長。典型的例子就是義大利1931年生產的阿爾法•羅密歐牌汽車的外形。

  作為高速車來講,箱型汽車是不夠理想的,因為它的阻力大,大大妨礙了汽車前進的速度。所以人們又開始研究一種新的車型--流線型。

2007-05-30 19:33:08 補充

汽車發展史(四)

—甲殼蟲型汽車

  1934年美國的克萊斯勒公司生產的氣流牌小客車,首先採用了流線型的車身外形。1936年福特公司在“氣流”的基礎上,加以精練,並吸收商品學要素,研製成功林肯•和風牌流線型小客車。此車散熱器罩很精練,並具有動感,俯視整個車身呈紡錘形,很有特色。受其影響,以後出現的流線型汽車有:1937 年的福特V8型、1937年的菲亞特和1955年的雪鐵龍等。

  

2007-05-30 19:33:24 補充

流線型車身的大量生產是從德國的“大眾”開始的。1933年德國的獨裁者希特勒要求波爾舍(1875-1951)設計一種大眾化的汽車,波爾舍博士設計了一種類似甲殼蟲外形的汽車。波爾舍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甲殼蟲外形的長處,成為同類車中之王,甲殼蟲也成為該車的代名詞。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甲殼蟲型汽車直到1949年才真正大批量生產,並開始暢銷世界各地,同時以一種車型累計生產超過二千萬輛的記錄而著稱於世。

2007-05-30 19:33:42 補充

汽車發展史(五)

—船型汽車

  美國福特公司經過幾年的努力,與1949年推出具有歷史意義的新型的福特V8型汽車。

  這種車型改變了以往汽車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發動機罩,後翼子板和行李艙罩溶於一體,大燈和散熱器罩也形成一個平滑的面,車室位於車的中部,整個造型很象一隻小船,所以人們把這類車稱為“船型汽車”。

  福特V8型汽車的成功,不僅僅在外形上有所“突破”,而且還首先把人體工程學應用在汽車的設計上。強調以人為主體的設計思想,也就是讓設計師置身於駕駛員及其乘員的位置,來設計便於操縱、乘坐舒服的汽車。

  

2007-05-30 19:33:57 補充

船型汽車不論從外形上還是從性能上來看都優於甲殼蟲型汽車。而且還解決了甲殼蟲型汽車對橫風不穩定的問題。這是因為船型車發動機前置,汽車重心相對前移,而且加大了行李艙,使風壓中心位於汽車重心之後的緣故,所以遇到橫風就不會搖頭擺尾。

  從五十年代開始一直到現在,不論是美國還是歐亞大陸,不管是大型車或者是中、小型車都採用了船型車身。從而使船型造型成為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一種車型。

2007-05-30 19:34:13 補充

汽車發展史(六)

—魚型汽車

  船型汽車尾部過分向後伸出,形成階梯狀,在高速時會產生較強的空氣渦流。為了克服這一缺陷,人們把船型車的後窗玻璃逐漸傾斜,傾斜的極限即成為斜背式。由於斜背式汽車的背部象魚的脊背,所以這類車稱為“魚型汽車”。

  魚型汽車和甲殼蟲型汽車光從背部來看很相似,但仔細觀察可以看出魚型汽車的背部和地面的角度比較小,尾部較長,圍繞車身的氣流也比較平順,渦流阻力也較小。另外魚型汽車基本上保留了船型汽車的長處,車室寬大,視野開闊,舒適性也好,另外魚型汽車還增大了行李艙的容積。

  

2007-05-30 19:34:44 補充

最初的魚型車是美國1952年生產的別克牌小客車。1964年美國的克萊斯勒•順風牌和1965年的福特•野馬牌都採用了魚型造型。自順風牌以後,世界各國逐漸生產魚型汽車。

  魚型汽車存在的缺點:由於魚型車後窗玻璃傾斜太甚,面積增加兩倍,強度下降,產生結構上的缺陷。魚型車還有一個潛在的重大缺點,就是對橫風的不穩定性。魚型車發電機前置,車身重心相對前移,一般來講橫風的風壓中心和車身重心接近。但由於魚型車的造型關係在高速時會產生一種升力,使車輪附著力減小,從而抵擋不住橫風的吹襲,發生偏離的危險。



  

2007-05-30 19:34:57 補充

魚型車的這一缺點,人們想了許多方法加以克服,例如人們在魚型車的尾部安上一隻翹翹的“鴨尾”,以克服一部分揚力,這便是“魚型鴨尾”式車型。

2007-05-30 19:35:16 補充

汽車發展史(七)

—楔型汽車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魚型汽車的升力問題,人們設想了種種方案,最後終於找到了一種楔型。就是將車身整體向前下方傾斜,車身後部象刀切一樣平直,這種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1963年司蒂倍克•阿本提第一次設計了楔型小客車。

  “阿本提”誕生於船型車的盛行時代,與通常的外形形成尖銳的對立,因此,未能起到引導車身外形向前發展的作用。直到1966年才被奧茲莫比爾•托羅納多所繼承。

  楔型對於目前所考慮到的高速汽車,已接近於理想的造型。現在世界各大汽車生產國都已生產出帶有楔型效果的小客車,這些汽車的外形清爽利落、簡潔大方,具有現代氣息,給人以美的享受。

2007-05-30 19:35:48 補充

汽車發展史(八)

—未來汽車

  汽車發展到魚型,關於空氣阻力的問題就已經基本解決了,楔型繼承了這一成果,並有效地克服了魚型車的升力問題,使汽車的行駛穩定性有了顯著的提高,楔型成為目前較為理想的車身造型。未來小客車的造型必然是在楔型車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例如,把前窗玻璃和發動機罩進一步前傾,尾部去掉階梯狀,成為真正的楔型。車窗玻璃和車身側面齊平,形成一個平面,後視鏡等將通過合理的造型,以取得最低的風阻力,或者由車內的電視螢幕來代替。總之,未來的小客車的造型將更為平滑、 流暢。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雪佛萊部研製的AERO2002型未來小客車已具備了這樣的特點。

2007-05-30 19:36:03 補充

為了使一車多用,人們設想了一種組合式汽車。這種車有一個車頭部分(主要裝有動力系統),既可獨立使用,也可以和不同的車箱連接,成為小貨車、旅遊車、冷藏車以及賽車等,根據需要隨時更換。

 在未來的汽車世界裏還會出現幾種特殊的汽車客運系統,一種是“空中公共汽車”車輛,它具有陸空兩用的優點,既可以和普通公共汽車一樣在陸上行駛,也可以開進特殊的飛機上,作空中旅行,減少了乘客上下飛機的麻煩。

  

2007-05-30 19:36:31 補充

還有一種是無人駕駛的自動小客車,它的大小和現在的小客車相近,有四個或六個座位,所不同的是這種小客車只有兩個輪子,左側是一隻懸臂,與車輛左上方的軌道相接,軌道除起著向導外,還擔負著傳遞自動信號、輸送電力的作用。

  電腦被廣泛地運用在汽車上,將是未來汽車的重要標誌。將來的汽車裝上電腦指揮系統。可以把駕駛員的意志和外界行駛條件結合起來轉化成電信號,然後集中輸送到微處理器,經過分析計算後,向車輛的各個部分發出指令。使汽車更為安全可靠。甚至可以出現無人駕駛的“智慧”汽車。

  

2007-05-30 19:36:40 補充

將來還會出現更多造型奇特、性能卓越的汽車。例如,履帶式氣墊車,用充氣的橡膠履帶來代替汽車的輪子,可以在泥濘道路或沼澤地自由行走。無輪步行式汽車,是仿照動物行走的特徵製造的,裝有四條腿,下坑洼、涉泥濘都非常靈活。還有水陸空三用汽車、飛碟汽車、潛艇式汽車等等。

  總之未來汽車比我們現在想像要豐富得多。